鲟鱼

基础信息

别名:鲔、鮥、叔鲔、尉鱼、仲明鱼、鱏、乞里麻鱼、碧鱼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活血通淋。主久病体虚;贫血;血淋;前列腺炎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白鲟科动物白鲟和鲟科动物中华刍的肉。更多展开↓

原形态:1.白鲟,体长梭形,一般体长2米余,大者可达3m,前部平扁,后部稍侧扁。头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吻突出如长匙形,特别延长,前端狭而平扁,基部阔且肥厚,两侧具柔软的皮膜。口大,弧形,下位,能伸缩,上下凳均具细尖齿,口前具短须1对。眼小,鳃孔大。体裸露光滑,或仅有已退化的小鳞状痕迹,在尾鳍上叶具8个棱形鳞板。侧线后延至尾鳍上叶。背鳍起点在腹鳍之后,鳍条46-61。臀鳍50-55。尾鳍歪形,上叶长于下叶。体背灰绿色,头部和尾鳍均为暗灰色,腹部白色。 2.中华鲟,体延长,可达2m以上,背部略弯而腹面平直。吻近犁形,基部宽厚,顶端尖,略向上翘。头部被有光滑骨板。口下位,成一横裂,上下唇不发达,有细小乳突,吻部腹面中央有吻须2对,等长,平行排列。眼小,鳃孔大,鳃耙薄而尖,约22枚。两侧凳部各有1块骨板。体被骨板5行,纵列,背部正中一行较大,在背鳍前有8-14块;后有1-2块,体、腹侧面各2行,体侧骨板24-37块;腹侧骨板8-15块。另在臀鳍前后各有1-2块,尾鳍上叶有棘状骨板1行。其他部分光滑无鳞。背鳍54-66,位于臀鳍上方。胸鳍发达,着生于腹面,臀鳍32-41。尾鳍歪形,上叶发达。体背、头部、鳍均为青灰色,腹面白色。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为近海和大江下层鱼类,偶亦进入沿江大湖中以食鱼类为主,并食虾、蟹等动物。7-8龄始达性成熟,生殖期约为3-4月,产卵场可能在长江上游一带,精巢呈乳白色,极松软。成熟卵巢呈灰黑色,卵径约为2.7mm,誉为珍品。 2.为近海和大江底层鱼类,加游性或半回游性。5-6月间喜群集河口,主食动物性食物。性成熟需10年左右,10-11月溯江产卵,怀卵量约120万粒,卵膜青灰色,径约3.6mm,稍具粘性,成熟卵近黑色,甚为名贵。 资源分布:1.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亦见于钱塘江和甬江口及黄海、东海沿岸。 2.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参及长江、黄河、钱塘江等流域。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本草拾遗》:鲟鱼,生江中,背如龙,长一、二丈。鼻上肉作脯名鹿头,一名鹿肉,补虚下气。子如小豆,食之肥美,杀腹内小虫。 2.《纲目》:鲟,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亦鳣属也。岫居,长者丈余,至春始出而浮阳,见日则目眩,其状如鳣,而背上无甲,其色青碧,腹下色白,其鼻长与身等,口在颔下,食而不饮,颊下有青斑纹,如梅花状,尾歧如丙,肉色纯白,味亚于鳣,髻骨不脆。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食疗本草》:主血淋,可煮汁饮之。 2.《本草拾遗》:益气补虚,令人肥健。 3.《饮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 4.《随息居饮食谱》:补胃,活血通淋。更多展开↓

鲟鱼语音

  • 肿瘤患者能吃鲟鱼吗

    一般肿瘤患者能够吃鲟鱼。 鲟鱼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鱼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人 邓立力 01:11 主任医师 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