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别名:乳腺草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止痛。主贫血;产后大流血;子宫肌瘤;闭经;神经衰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蟛蜞菊的全草。
原形态:山蟛蜞菊直截了当立草本。高60-80cm。茎圆柱形,分枝,有沟纹,被糙毛或老时脱毛,节间长4-10cm,在上部有时达15cm。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连叶柄长6-11cm,宽3-4cm,先端渐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边缘有圆齿或细齿,两面被基部为疣状的糙毛,惟有时下面的毛细密,近基出3脉,上面平坦,下面略凸出,中脉中、上部常有1-2对侧脉,网脉不是明显;上部叶小,披针形,有短柄,连叶柄长4-5cm,宽10-17mm。头状花序较小,径达15mm,通常单生于叶腋和茎顶;花序梗细弱,长3-5cm,被向上贴生糙毛;总苞钟形,高与顶端宽近相等,7-10mm,基部狭,径仅5mm或更狭;...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坡草地、溪边路旁或山区沟谷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