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别名:漏芦果、漏芦根果、黄花菜根、天鹅孵蛋、绿葱兜、水大蒜、皮蒜、地冬、玉葱花根、竹叶麦冬、多儿母、红孩儿、爬地龙、绿葱根、镇心丹、昆明漏芦
性味:甘;凉;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黄疸;水肿;淋浊;带下;衄血;便血;崩漏;乳痈;乳痈;乳汁不通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萱草、北黄花菜、黄花菜、小黄花菜的根。更多展开↓
原形态:1.叶基生,排成两列;叶片条形,长40-80cm,宽1.5-3.5cm,下面呈龙骨状突起。花葶粗壮,高60-80cm;蝎尾状聚伞花序复组成圆锥状,具花6-12朵或更多;苞片卵状披针形;花橘红色至橘黄色,无香味,具短花梗;花被长7-12cm,下部2-3cm合生成花被管;外轮花被裂片3,长圆状披针形,宽1.2-1.8cm,具平行脉,内轮裂片3,长圆形,宽达2.5cm,具分枝的脉,中部具褐红色的色带,边缘波状皱褶,盛开的裂片反曲;雄蕊伸出,上弯,比花被裂短;花柱伸出,上弯,比雄蕊长。蒴果长圆形。花、果期为5-7月。2.北黄花菜多年生草本,高70-100cm。根长达25-30cm,有膨大的块状部分,呈圆柱形或纺锤形。叶线形,长40-60cm,宽12-18mm。花茎高出叶面,先端少分枝;花4-9朵,疏生成圆锥状;花被淡黄色,下部管状,长1.5-2.5cm,上部钟状6裂,裂片长约8cm,内轮3片,较外轮3片稍宽,宽1.5cm,脉纹不分枝,亦不接合。蒴果长约2cm,直径约1.5cm。花期6-8月。3.黄花菜参见“金针菜”条。4.小黄花菜多年生草本,高35-60cm。根丛生,细长圆柱形,列膨大部分。叶线形,长约45cm,宽5-10mm。花茎与叶面等高或略高;花1-3朵,淡黄色,有香气,下部筒状,上部漏斗状,裂片6,内轮裂片较外轮为宽,脉纹网结状;花序几科不分枝。蒴果长3-4.5cm。花期6-8月。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2.北黄花菜生于海拔500-2300m的草甸、湿草地、荒坡或灌丛下。3.小黄花菜生于沼泽地、湿地、林荫旁。 资源分布:1.北黄花菜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等地。3.小黄花菜分布于东北、河北、江苏、江西、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图经》:萱草,处处田野有之。五月采花,八月采根用。今人多采其嫩苗及花跗作,云利胸膈甚佳。 2.《纲目》:萱,宜下湿地,冬月丛生,叶如蒲蒜辈而柔弱,新旧相代,四时青翠,五月抽茎开花,六出四垂,朝开暮蔫,至秋深乃尽,其花有红黄紫三色,细实三角,内有子,大如梧子,黑而光泽,其根与麦门冬相似,最易繁衍。《南方草木状》言,广中有一种水葱,状如鹿葱。盖亦此类也。或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本草求真》: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但气味清淡,服之功未即臻,不似气猛烈药,一入口而即见其有效也。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