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

基础信息

别名:食茱萸吴萸、茶辣、漆辣子、优辣子、曲药子、气辣子

性味:辛;苦;热;小毒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及毛脉吴茱萸未成熟的果实。更多展开↓

原形态:1.树皮青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细小圆形的皮孔;幼技、叶轴及花轴均被锈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连叶柄长20-40cm;叶柄长4-8cm,小叶柄长2-5mm;小叶5-9,椭圆形至卵形,长5.5-15cm,宽3-7cm,先端骤狭成短尖,基部楔形至广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锯齿,侧脉不明显,两面均被淡黄褐色长柔毛,脉上尤多,有明显的油点,厚纸质或纸质。雌雄异株,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轴粗壮,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轴基部有小叶片状的狭小对生苞片2枚;萼片5,广卵形,长约1-2mm,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长4-6mm;雄花具5雄蕊,插生在极小的花盘上,花药基着,椭圆形,花丝粗短,被毛,退...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长于低海拔向阳的疏林下或林缘旷地。 2.生于山坡草丛中。 3.生于村边路旁、山坡草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3.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 2.《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吴茱萸)气浮而味降,其用有四:去胸中寒一也;止心痛二也;感寒腹痛三也;消宿酒,为白豆蔻之佐四也。 3.王好古: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宜以(吴茱萸)主之。故仲景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方治厥阴病温脾胃,皆用此也。 4.《本草纲目》: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而谓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行者,似不然也。有人治小儿痘疮口噤者,啮茱萸一、二粒抹之即开,亦取其辛散耳。 5.《本草经疏》:凡脾...更多展开↓

吴茱萸语音

  • 吴茱萸对肝脏的损害

    吴茱萸是有毒的,属性热的中药材,用的过多可能会造成容易上火的状况,特别是是阴虚火 杨静 01:05 主任医师 2020-08-10
  •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有止呕、抗溃疡、健胃作用、镇痛作用、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保肝作用,用 杨庆玺 01:19 副主任医师 20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