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荑

基础信息

别名:无荑、无姑、(艹殿)(艹塘)、芜荑仁、山榆子、山榆仁、白芜荑、大果榆树

性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除湿止痢。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久泻久痢;疮汤;疥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大果榆果实的加工品。更多展开↓

原形态: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15-30m。枝常有具木栓质翅,当年生枝绿褐色或褐色,有粗毛;老枝褐色无毛。叶互生;叶柄长2-6mm,有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宽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5-10cm,宽3-7cm,中上部最宽,先端突尖,基部狭或浅心形,两边不对称,两面粗糙,有粗毛,边缘具钝单锯齿或重锯齿。花先叶开放,数朵簇生于去年枝的叶腋或散生于当年枝的基部;花大,长达15mm,两性;花被4-5裂,绿色;雄蕊与花被片同数,花药大,带黄玫瑰色;雌蕊1,子房1室,绿色,柱头2裂。翅果特大,长2.5-3.5cm,宽2.2-2.5cm,被毛,花被宿存,种子位于翅果的中部。花期4-5月,果熟期5-6月。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300m的向阳山坡、丘陵及固定沙丘上,在林区多生于林缘及河岸。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安徽、河南等地。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本草衍义》:芜荑,有大小两种,小芜荑即榆荚也。揉取仁,酝为酱,味尤辛。入药当用大芜荑,别有种。然小芜荑酝造,多假以外物相和,切须择取也。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去三虫,化食。 2.《名医别录》:逐寸白。 3.《药性论》:能主积冷气,心腹症痛,除肌肤节中风淫淫如虫行。 4.孟诜:治热疮,捣和猪脂涂,又和白蜜治湿癣,和沙牛酪疗一切疮。长食治五痔。 5.《食疗本草》:散腹中气痛。又和马酪可治癣。又杀中恶虫毒。 6.《海药本草》:治冷痢心气,杀虫止痛。又治妇人子宫风虚,孩子疳泻。 7.《日华子本草》:治肠风痔漏,恶疮疥癣。 8.《医林纂要》:泻肺祛风湿,燥脾消寒食,治疸黄,杀虫去蛔。 9.《中国药植图鉴》:祛痰利尿。 10.《雷公炮制药性解》:按芜荑辛宜于肺,温宜于脾,故两入之,风寒湿痹,大肠冷滑者,此为要剂。夫气食皆因寒而滞,诸虫皆因湿而生,得芜荑以温之燥之,而证犹不痊者,未之有也。 11.《本草经疏》:芜荑,《本经》味辛,气平,无毒;甄权加苦,李珣加温,详其功用,应是苦辛温平之药。非辛温则不能散五脏、皮肤、骨节中邪毒气,非苦平则不能去三虫、化食、逐寸白,疗肠中WENWEN喘息。然察其所主,虽能除风淫邪气之为害,而其功则长于走肠胃,杀诸虫,消食积也。故小儿疳泻冷痢为必资之药。 12.《本草汇言》:芜荑,杀三虫,散五疳,治小儿百病之药也,前古诸书,主诸积冷气,肠胃虫癖,食症血痞,及皮肤骨节中风毒诸疾,缘其气臭,辛XIN难闻,性专走逐,故诸滞成疾,食积虫血,皆可荡化。凡诸疾赢瘦,结气发热,疳劳疳胀,疳痢疳积,嗜食与不能食,咸宜服之。中病即止,如久服多服,不免有伤胃气,司业者当自量之。 13.《本经逢原》:芜荑辛散,能祛五内皮肤骨节湿热之病。近世但知其有去疳杀虫及治肠风痔痿、恶疮疥癣之用,殊失《本经》之旨。《千金》治妇人经带崩淋之病,每同泽兰、厚朴、藁本、白芷、细辛、防风、柏仁、石斛辈用之,取其去子脏中风热垢腻也。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