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虫

基础信息

别名:蛆、谷虫、水仙子

性味:味咸;甘;性寒

功能主治:健脾消积;清热除疳。主疳积发热;食积泻痢;疳疮;疳眼;走马牙疳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丽蝇科动物大头金蝇及其近缘动物的幼虫或蛹壳。更多展开↓

原形态:大头金蝇,成虫绿蓝色,头顶部黑色。头部宽,复眼大,深红色。角角褐色。胸腹部带有紫色光泽。幼虫成熟时黄白,前端尖细,后端截平,体表有由小棘形成的环,后气门略高出表面,较偏于上方,气门环不完全,后气门间距不大于后气门的横径;;前气门具有10-13个指状突起。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成蝇夏季发生最多,喜居户外,喜食甜品、瓜、果、新鲜粪便、腥臭物质。幼虫孳生在稀的人粪垃圾、腐败物质中,食粪及腐烂动物。以蛹越冬,主要在茅厕或粪坑附近土表下面。 资源分布:全国均有分布。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本草蒙筌》:治小儿疳胀。 2.《纲目》:治小儿诸疳积、疳疮,热病谵妄,毒痢作吐。 3.《医林纂要》:健脾化食,去热消疳。 4.《本草求原》:治臁烂。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