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蜈蚣

基础信息

别名:球子草、疟疾草、三荚草、金牛草、寒气草、金钮草、夜摩草、十字草、姜虫草、露水草、水牛草、三步跳、散寒草、姜芽草、寒筋草、水香附、燕含珠、发汗草、山蜈蚣、无头香附、龙吐珠、三夹草、水香草、一粒雪、三角草

性味:味辛;微苦;甘;性平

功能主治:疏风解毒;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主感冒发热头痛;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疟疾;黄疸;痢疾;乳糜尿;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带根茎的全草。更多展开↓

原形态:水蜈蚣,多年生草本,高7-20cm。根茎长而匍匐,外被膜质、褐色的鳞片,具多数节间,节间长约1.5cm,每节上生一秆。秆散生,扁三棱形,平滑,具4-5个圆筒状叶鞘,叶鞘顶端具叶片。叶片秆近等长,柔弱,宽2-4mm,平张,上部边缘和背部中肋具细刺。叶状苞片3,极展开,基中片极短,后期向下反折。穗状花序单生,极少2或3,球形或卵球形,长5-11mm,宽4.5-10mm,具密生的小穗;小穗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压扁,长约3mm,宽0.8-1mm,有1花;鳞片膜质,阔卵形,长2-3mm,白色,有锈斑,少为麦杆黄色,背面龙骨状突起绿色,具刺,顶端延伸成外弯的短尖,脉5-7条;雄蕊3,花药线形;花柱细长,柱头2。小坚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双凸状,长约1mm,淡黄色,表面密具细点。花、果期5-10月。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溪旁、荒地、路边草丛中及海边沙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杀虫,败毒。 2.《广州植物志》:主治赤白痢。 3.《福建民间草药》:解热利尿。治疟疾。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散风,除陈寒,止咳嗽。 5.《广西药植图志》:除风热,利窍,止血,止咳。治跌打,蛇伤。 6.《南宁市药物志》:去瘀,消肿,止痛,杀虫,舒筋,活络。 7.《四川中药志》:治感冒风寒,无汗头痛,筋骨疼痛,恶寒发热。 8.《广东中药》Ⅱ:镇咳祛痰,治百日咳,燥热咳。更多展开↓

水蜈蚣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