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针

基础信息

别名:铜针刺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痢利;腹泻;黄疸;湿疹;疮疡;口疮;目赤;咽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细叶小檗、刺黑珠、蓝果小檗、猫刺小檗、匙叶小檗等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树皮。更多展开↓

原形态:1.细叶小檗,落叶灌木,高1-2m.老枝灰褐色,具光泽,幼枝紫褐色,密生黑色疣状突起,刺短小,通常单一,生于老枝或干枝条下端的刺有时3分叉,长4-9mm。叶簇生;无柄;纸质;叶片狭倒披针形或披针状匙形,长1.5-4cm,宽5-10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鲜绿色,下面淡绿或灰绿色,具羽状脉。总状花序下垂,长3-6cm,有花6-20朵;萼片6,花瓣状,排成2轮,长圆形或倒卵形;花黄色,外面带红色,直径6mm,花瓣6,倒卵形,较萼片稍短;雄蕊6,长约1.5mm;子房圆柱形,内含胚珠2粒,无花柱,柱头头状扁平.浆果长圆形,长约9mm,熟时红色.种子倒卵形,表面光滑,紫黑色。花期5-6月,果...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细叶小檗,生于向阳的砂质丘陵、山坡、路旁或溪边。 2.刺黑珠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向阳山坡、荒地、路旁及山地灌丛中。 3蓝果小檗生长在山地灌丛中。 4.猫刺小檗,生海拔600-2000m的山坡、路旁及林缘。 5.生于海拔300-800mm的河滩、戈壁滩或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1.细叶小檗分布东北、华北及狭西、山东、河南等地。 2.刺黑珠分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3.蓝果小檗公布河北、四川、云南。 4.猫刺小檗,分布于狭西、甘肃、湖北、四川等地。 5.匙叶小檗分布秦岭西端甘肃南部至西部、青海东部及新疆等地区。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2.《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赤痢,吐血劳伤,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3.《贵州草药》:解热,利湿,散瘀,止痛,凉血。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