葎草

基础信息

别名:勒草、黑草、葛葎蔓、葛勒蔓、、来毒草、葛葎草、涩萝蔓、割人藤、苦瓜藤、锯锯藤、拉拉藤、五爪龙、大叶五爪龙

性味:甘;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葎草的全草。更多展开↓

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茎长达数米,淡绿色,有纵条棱,茎棱和叶柄上密生短倒向钩刺。单叶对生;叶柄长5-20cm,稍有6条棱,有倒向短钩刺;掌状叶5-7深裂,直径约5-15cm,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锯齿,上面有粗刚毛,下面有细油点,脉上有硬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圆锥花序,雌花序为短穗状花序;雄花小,具花被片5,黄绿色,雄蕊5,花丝丝状,短小;雌花每2朵具1苞片,苞片卵状披针形,被白色刺毛和黄色小腺点,花被片1,灰白色,紧包雌蕊,子房单一,上部突起,疏生细毛。果穗绿色,近球形;瘦果淡黄色,扁球形。花期6-10月,果期8-11月。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资源分布:生于路旁、沟边湿地,村寨篱笆上或林缘灌丛。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唐本草》。 1.《名医别录》:勒草,生山谷。如栝楼。 2.《唐本草》:(LU草)叶似草麻面小薄,蔓生,有细刺。古方亦时用之。 3.《蜀本草》:《图经》云,(LU草)蔓生,叶似大麻,花黄白,子若大麻子。夏采叶用。所在墟野处多有之。 4.《纲目》:LU草;二月生苗,茎有细刺;叶对节生,一叶五尖,微似萆麻而有细齿;八、九月开细紫花成簇;结子状如黄麻子。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本草正义》:LU草,苦寒泄降,主湿热壅塞之实症,亦可为外疡阳毒之外敷药。 2.《别录》:主瘀血,止精溢盛气。 3.《唐本草》: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疟,虚热渴,煮汁及生汁服之。 4.《本草衍义》:治伤寒汗后虚热,锉研,取生汁饮一合。 5.《纲目》:润三焦,消五谷,益五脏,除九虫,辟温疫,敷蛇、蝎伤。 6.《安徽药材》:治失眠;洗痔疮。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