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香

基础信息

别名:水云母、催生子

性味: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清湿热;去痰火;解疮毒。主脘腹满痛;痢疾;淋病;高血压;头痛;痔瘘;头疮;疥藓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蝾螺科动物蝾螺及其近缘动物的厣。更多展开↓

原形态:1.蝾螺,贝壳呈现拳状,质坚实,高约90mm,宽约80mm。螺层5-6层,缝合线明显,螺旋部低,体螺层极膨大,各层宽度均匀。壳面螺肋发达,肋间尚有细肋。生长纹密、精糙,呈鳞片关于本螺层上常有强大的半管状棘,一般具2列,每列10-11个,整个壳表面灰青色,壳基部膨胀,壳口大,圆形,内具珍珠样光泽,外唇简单;内唇往下扩展并加厚无脐,厣石灰质,厚重,外表灰绿色或灰黄色,具客集小粒状突起,中央偏内下方有一旋涡状刻纹,内面稍平,有旋纹4条。核略偏下方,体柔软,触手细长,足发达。 2.夜光蝾螺,贝壳呈拳状,质极坚厚,一般壳高170mm左右,宽与高近等。螺旋部呈低圆锥形,螺层约6.5层,自上而下迅速增宽,露...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水深10m左右的岩石质海底。 2.生活于潮下带数10m深的岩石及珊瑚礁的海底,壳表常着苔藓虫、藤壶等小动物。于潮间带下区能找到幼小个体。 3.生活于潮是带中,低潮区岩礁间及低潮线下泥沙质海底。 4.生活于低潮线附近珊瑚礁及岩石间。 5.生活于浅海珊瑚礁间。 6.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东海及南海。 2.我国分布于台湾及海南岛南部。 3.我国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沿海,为南海常见种类。 4.我国分布于南海。 5.我国分布于南海西沙群岛。 6.我国西沙群岛为习见种。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1.《唐本草》:甲香,生南海,蠡大如小拳,青黄色,长四、五寸,取厣烧灰用之,南人亦煮其肉啖,亦无损益也。 2.《本草图经》:甲香,生南海,今岭外、闽中近海州郡及明州皆有之,海蠡之掩也。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心腹满痛,气急,止痢,下淋。 2.《本草拾遗》:主甲疽,瘘疮,蛇蝎蜂螫,疥癣,头疮,chan疮。 3.《海药本草》:和气清神,主肠风瘘痔。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