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别名:鹄虱、鬼虱、北鹤虱
性味:味苦;辛;性平;小毒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主蛔虫病;晓虫病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更多展开↓
原形态:天名精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密生短柔毛,下部近无毛。叶互生;下部叶片宽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0-15cm,宽5-8cm,先端尖或钝,基部狭成具翅的叶柄,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或全缘,上面有贴生短毛,下面有短柔毛和腺点,上部叶片渐小,长圆形,无柄。头关花序多数,沿茎枝腋生,有短梗或近无梗,直径6-8mm,平立或梢下垂;总苞钟状球形,总苞片3层,外层极短,卵形,先端尖,有短柔毛,中层和内层长圆形,先端圆钝,无毛;花黄色,外围的雌花花冠丝状,3-5齿先端有短喙,有腺点,无冠毛。药期6-8月,果期9-10月。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1.《唐本草》:鹤虱,生西戎。子似蓬蒿子而细,合叶茎而用之。 2.《本草图经》:鹤虱,今江淮、衡湘问皆有之。春生苗叶,皱似紫苏,大而尖长,不光,茎高二尺许,七月生黄白花,似菊,八月结实,子极尖细,干即黄黑色,采无时。杀虫方中此为最要。 3.《植物名实图考》:天名精,子极臬而刺人衣,诸家皆云子名鹤虱。湘中土匡有用鹤虱者,命取视之,乃野胡萝卜子。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甲。 2.《日华子本草》:杀五脏虫,止疟及敷恶疮上。 3.《开宝本草》: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 4.《本经逢原》:善调逆气,治一身痰凝气滞,杀虫。 5.《岭南采药录》:疗恶府,解蛇毒,均捣敷。 6.《现代实用中药》:治腹痛,为绦虫、烷虫、蛔虫之驱除剂。 7.《药材资料汇编》:治久痢。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