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别名:乌鲗骨、乌贼鱼骨、乌贼骨、墨鱼骨、墨鱼盖
性味:味咸;涩;性温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主吐血;呕血;崩漏;便血;衄血;创伤出血;肾虚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嘈杂;嗳气泛酸;湿疹溃疡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鑫乌贼、针乌贼、白斑乌贼、虎班乌贼、拟目乌贼等多种乌贼的内壳。
原形态:1.无针乌贼,软体中等大,背腹扁,胴部卵圆形,一般长约157mm,约为宽的2倍。头部长约29mm,眼大,眼后有椭圆形的嗅觉陷,头部中央有口,口吸周围有腕4对和触腕1对。各腕长度相近,顺序为4>1>3>2,内侧有吸盘4行,吸盘大小相似,吸盘腔壁上的角质环外缘具尖锥形小齿;惟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为生殖腕,特点是基部约占全腕1/3处的吸盘特小,中部和顶部吸盘正常。触腕长度一般超过胴长,触腕穗狭小,长约40,其上有吸盘20行,大小相近,其角质环外缘具方圆形小齿。头部的腹面有一漏斗器,漏斗管下方体内的墨囊相通,可由漏斗排出黑液御敌。生活时,胴背有明显的白花斑,雄者斑大,雌者斑小。胴部两侧...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海底,每年春、夏季之际,从越冬的深处向岛屿附近浅水处洄游。产卵适温为16-19℃,卵多产在海藻丛中,有黑色胶膜包被,葡萄状,长径6-7mm,以月余孵出的稚仔,背斑明显,活动性强。肉食性,以甲壳类及小鱼为食。 2.生态与无针乌贼相似,唯卵子灰白色,梨形,径长11-12mm,孵化期约需1个月,孵出的稚仔背部黄褐色具紫色素与成体相似,但活动力较弱,常潜伏于海底。当年能长成,翌年春季开始产卵,产卵后亲体大多死亡。 3.生活于近海,有集群性,游泳力强。每年4月进行繁殖。 4.为热闹带外海性种类。 5.为热带外海性种类。 6.为热带外海性种类。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南北沿海,以浙江...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雷公炮炙论》:凡使(乌贼鱼骨),勿用沙鱼骨,缘真相似,只是上文横,不入药中用。 2.《本草图经》:乌贼鱼,今近海州郡皆有之。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傍,只一骨,厚三、四分,似小舟,轻虚而白;又有两须如劳,可以自缆,故别名缆鱼。其肉食之益人。 3.《纲目》:歼乌测,无鳞有须,黑皮白肉,大者如蒲扇,背骨名海螵蛸,形似樗?子而长,两头尖,色白,脆如通草,重重有纹,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纲目》:乌铡骨,厥阴血分药也,其味咸而走血也,故血枯、血瘕、经闭、崩带、下痢、疳疾,厥阴本病也;寒热疟疾、聋、瘦、少腹痛、阴痛,厥阴经病也;目翳、流泪,厥阴窍病也;厥阴属肝,肝主血,故诸血病皆治之。按《素问》云: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膘臭,出猜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曰血桔,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或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褒少不来,治之以四乌ZEI骨一惹茹,所以利肠中及肝伤也。观此,则其入厥阴血分无疑矣。 2.《本草经疏》:乌贼鱼骨,味咸,气微温无毒,入足跃阴、少阴经。厥阴为藏血之脏,女人以血为主,虚则漏下赤白,或经汁血闭,寒热症瘕;少阴为藏精之脏,主...更多展开↓
海螵蛸问答
Q乌贼骨打粉喝会不会结石
A乌贼骨打粉喝可能会增加结石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本身就有结石
Q乌贼骨粉和白及粉可不可以治糜烂性胃炎
A乌贼骨粉和白及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治疗糜烂性胃炎,但并不能
Q乌贼骨能治胃病吗
A乌贼骨在传统中医中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常用于治疗胃病。
Q赭石能和海螵蛸白及一起吃吗
A赭石能和海螵蛸、白及一起吃,但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症和个体情况在
Q海螵蛸是什么动物的贝壳
A海螵蛸是乌贼的贝壳。海螵蛸也被叫做乌贼骨,是由乌贼的干燥内壳
Q僵蚕能与海螵蛸一起吃吗
A僵蚕是可以和海螵蛸一起吃的,因为这两种药材的药效互不冲突。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