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别名:大一面绿、白毛草
性味:味甘;涩;性平
功能主治:益气;补肾;涩精;固下。主心悸怔肿;梦遗滑粗;崩漏带下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大一面萝的全草。
原形态:大一面锣多年生草生,高15-30cm。根状茎匍匐横走,圆柱形,有多数须根。茎无节,不分枝,状如叶柄,全株密被淡黄色粗毛。叶2片,近顶生;近无柄;叶片极不等大,大叶片卵形,长12-39cm,宽12-21cm,另一片极小,长3-5.5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不等,近心形,边缘不整齐疏锯齿,两面被白长柔毛,下恩赐沿叶脉较密集。聚伞花序近茎顶腋锯齿,两面被白色柔毛,下面沿叶脉较密集。聚伞花序的茎顶腋生,具1-2花;花序梗长1-1.5cm,与花梗密被淡褐色长柔毛,花梗长约1cm;花萼钟状漏斗形,5浅裂,裂片长圆形,具5脉,密被毛;花冠管状,紫蓝色,长约7cm,外面被白色短柔毛,上部渐扩大,5浅...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600m的山坡林下、路旁及峭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文献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峨嵋药植》:根:化痰止咳。2.《四川中药志》:全草:治心脏衰弱,红崩白带,小便淋沥及夜梦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