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皮

基础信息

别名:蛤蚆皮、癞蟆皮

性味:味苦;性凉;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痈疽;肿毒;瘰疬;肿瘰;疳积腹胀;慢性气管炎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除去内脏的干燥体。更多展开↓

原形态:1.中华大蟾蜍,体长一般在10cm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着;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鼓膜明显,无犁骨齿,上下颌亦无齿。前技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常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趾侧有缘膜,蹼常发达,内跖变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皮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膜,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开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的之瘰疣,斜行排列几与耳后腺平行。此外,沿体侧之瘰疣排列亦较规则,胫部之瘰疣更大,个别标本有不明显这跗褶,腹面皮肤不光滑,有小疣。颜色亦异颇大,生殖季节雄性...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在泥土中或栖居在石下或草间,夜出觅食。 2.栖息于潮湿草丛,夜间或雨后常见。捕食多种有害昆虫和其他小动物。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本经逢经》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纲目拾遗》:贴大毒,能拔毒、收毒。 2.《本草求原》:贴疮瘰,艾灸。 3.《浙江中药手册》:为小儿五疳惊风药,又能利小便,消腹胀。更多展开↓

蟾皮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