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别名:虻、黄虻、莔、贝母、勤母、药实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主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燥热咳嗽;肺痈;瘰疬;痈肿;乳痈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卷叶贝母、棱砂贝母、甘肃贝母、康定贝母等的鳞茎。
原形态:1.暗紫贝母多年生草本,高15-25cm。鳞茎球形或圆锥形,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6-8mm。茎直立,单一,无毛。叶在下面的1-2对为对生,上面的1-2枚散生或对生,无柄,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6-6.5cm;宽3-7mm,先端急尖,不卷曲。花单生于茎顶,深黄色,有黄褐色小方格;叶状苞片1枚,先端不卷曲;花被片6,2轮,长2.5-2.7cm,内3片倒卵状长圆形,宽约1cm,外3片近长圆形,宽约6mm;蜜腺窝稍凸出或不很明显;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基着生,花丝具或不具小乳突;柱头3裂,裂片短而外展,长0.5-1mm。蒴果长圆形,长1-1.5cm,宽1-1.2cm,具6棱,棱上的翅很窄...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暗紫贝母生于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2.卷叶贝母生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3.棱砂贝母生于海拔3800-4700m的流沙滩上的岩石缝隙中。4.甘肃贝母生于海拔2800-4400m的灌丛中或草地上。5.康定贝母生于海拓3500-4100的河边林下或草地上。 资源分布:1.暗紫贝母分布于四川、青海。2.卷叶贝母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3.棱砂贝母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4.甘肃贝母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5.康定贝母分布于四川康定一带。
文献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1.《雷公炮炙论》:贝母有独颗团不作两片无皱者,号曰丹龙精,不入用。若误服,令人筋脉永不收。用黄精、小蓝汁合服立愈。 2.《唐本草》:贝母,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良。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也。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江南诸州亦有。 3.《本草图经》:贝母,今河中、江陵府、郢、寿、随、郑、莱、润、滁州皆有之。根有瓣子,黄白色;二月生苗,茎细青色;叶亦青,似荞麦叶,随苗出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本草别说》:能散心胸郁结之气贝母,治心中气不快多愁郁者殊有功。王好古:贝母,乃肺经气分药也,仲景治寒实结胸,外无热证者,三物小陷胸汤主之,白散亦可,以其内有贝母也。成无己云:辛散而苦泄,桔梗、贝母之苦辛,用以下气。 《本草会编》:俗以半夏有毒,用贝母代之,夫贝母乃大阴肺经之药,半夏乃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之药,何可以代?若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半夏乃禁忌,皆贝母为向导,犹可代也。至于脾胃湿热,涎化为痰,久则生火,痰火上攻,香愦、僵仆、蹇涩诸证,生死旦夕,亦岂贝母可代乎?《本草经疏》:贝母,肺有热,因而生痰,或为热邪所干,喘嗽烦闷,必此主之,其主伤寒烦热者,辛寒...更多展开↓
川贝母问答
Q浮石和大贝母的作用是什么
A浮石通常可以起到清肺火以及化老痰的功效,并且还可以起到软坚通
Q赭石能和川贝母一起用吗
A赭石能和川贝母一起用,赭石和川贝母一起用可以起到清热润肺的作
Q桔梗川贝母煮水孕妇能吃吗
A桔梗川贝母煮水孕妇通常不能吃,在怀孕期间服用药物可能会对宫中
Q桔梗能和川贝母一起泡水喝吗
A桔梗能和川贝母一起泡水喝,一起泡水喝能够起到利咽化痰作用,可
Q丹皮与贝母相克吗
A一般来说,丹皮与贝母是不会相克的,因为这两种药材的药效具有相
Q川贝母和瓜蒌能一起用吗
A川贝母和瓜蒌能一起用,能够很好的润肺,化痰散结,但是患者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