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别名:北鲜皮、藓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
性味:苦;咸;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根皮。
原形态:1.白鲜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高达1m。全株有特异的香味。根肉质,多侧根,外皮黄白至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狭翼,无叶柄;小叶9-13,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5-9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密布腺点,下面白绿色,腺点较稀。总状花序顶生,长达30cm,花轴及花柄混生白色柔毛及黑色腺毛;花柄长1-2.5cm,基部有线形苞片1枚;萼片5,卵状披针形,长约5mm,宽约2mm,基部愈合;花瓣5,色淡红而有紫红色线条,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约25mm,宽5-7mm,某部渐细呈柄状:雄蕊10;子房上位,5室。蒴果,密被腺毛,成熟时5裂,每瓣片先端有一针尖。种子...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土坡及灌丛中。 2.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及森林下,山坡阳坡。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 2.分布于新疆,以伊犁、阿尔泰地区最多。
文献
出处:出自《药性论》。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 2.《本草原始》:白鲜皮,入肺经,故能去风,入小肠经,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3.《本草经疏》:白鲜皮,苦能泄热,寒能除热,故主头风有火证。性寒而燥,能除湿热,故主五疸。咳逆者,实火上冲也,得寒而散,则咳逆止矣。淋沥及女子阴中肿痛,亦皆下部湿热,乘虚客肾与膀胱所致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者,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也,脾主四肢,恶湿而喜燥,今为湿邪所干,故四肢不安也。时行腹中大热,因而饮水、大呼、欲走者,邪热盛也。小儿惊痫,亦热则生风之候也。散...更多展开↓
白鲜皮问答
Q白鲜皮能治胃病吗
A白鲜皮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常用于治疗一些胃肠道
Q白鲜皮可以治痘痘吗
A白鲜皮对于痘痘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
Q白鲜皮能治皮肤病吗
A白鲜皮能治皮肤病。 白鲜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皮肤病的治疗
Q白鲜皮能不能去痱子
A白鲜皮对于去痱子有一定的作用。 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Q白鲜皮能治疗痘痘吗
A白鲜皮对于治疗痘痘有一定的作用。 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
Q白鲜皮能治疗湿疹吗
A白鲜皮能治疗湿疹。 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