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

基础信息

别名:盐梅、霜梅、白霜梅

性味:酸涩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利咽生津,涩肠止泻,除痰开噤,消疮,止血。。主咽喉肿痛,烦渴呕恶,久泻久痢,便血,崩漏,中风惊痫,痰劂口噤,梅核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果实经盐渍而成。更多展开↓

原形态:梅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核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陶弘景:白梅亦应(与乌梅)相似,今人多用白梅和药,以点痣蚀恶肉。 2.《本草拾遗》:刺在肉中,嚼白梅封之,刺即出。 3.《日华子本草》:治刀箭(伤),止血,研敷之。 4.《本草图经》:除痰。 5.《本草蒙筌》:捣烂成膏,敷攻恶毒,治妇人乳痈,拔肉中箭簇;中风紧闭牙关,急宜将肉摩擦。 6.《纲目》: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功同乌梅。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