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别名:蘩、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白艾蒿、蓬蒿、大白蒿、大子蒿、臭蒿子、山艾、大头蒿、苦蒿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瘌恶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原形态:大籽蒿一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4cm;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圆表,长4-8cm,宽3-6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规则的则羽状全裂或深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10mm,宽1-2m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及苞片叶羽状全裂或一分裂,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头状花序,多数,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6mm,具短梗,基部常有线形的小苞地,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总苞3-4层,外层、中层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中肋绿色,...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滩、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山东、江苏等地有栽培。
文献
出处:出自1.《本经》。 2.《唐本草》:白蒿,此蒿叶粗于青蒿,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欲似细艾者。所在有之也。 3.孟诜:春初,此蒿(白蒿)前诸草生,其叶生挼醋淹之为葅,甚益人。 4.《开宝本草》:别本注云,(白蒿)叶似艾叶,上有白毛,粗涩,俗呼为蓬蒿。 5.《本草图经》:此草(白蒿),古人以为葅,唐孟诜亦云生挼醋食,今人但食蒌蒿,不复食此,或疑此蒿即蒌蒿,而孟诜又别着蒌蒿条,所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2.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白蒿问答
Q白蒿吃了会拉肚子吗
A白蒿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拉肚子,但个别体质敏感的人可能会出现消
Q白蒿治便秘吗
A白蒿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一定的通便作用,常用于调理肠胃,缓解便
Q黄疸每天要喝几次白蒿水
A黄疸患者每天可以饮用白蒿水2到3次,以帮助缓解症状和促进肝脏
Q喝白蒿水能去黄疸吗
A喝白蒿水可能对黄疸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并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治
Q孕妇喝白蒿水能不能预防黄疸
A孕妇喝白蒿水并不能有效预防黄疸。黄疸的发生通常与肝功能、胆道
Q茵陈是白蒿吗
A茵陈可能是白蒿。茵陈另一个名字是白蒿,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