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动脉硬化会引起血管狭窄吗

2024.09.10 18:14

动脉硬化会引起血管狭窄。

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由于动脉壁内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等,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失去弹性。随着动脉硬化的进展,动脉管腔会逐渐变窄。这是因为动脉壁的病变会使血管内腔空间减小,血流通过的通道变窄。而且,硬化斑块可能破裂、出血,进一步加重管腔狭窄程度,甚至引发血栓形成,完全阻塞血管。当血管狭窄发生后,会对相应器官和组织的血液供应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冠状动脉狭窄可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疾病;脑动脉狭窄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导致头晕、头痛、肢体无力甚至偏瘫等症状;肾动脉狭窄可影响肾脏功能,出现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外周动脉如下肢动脉发生狭窄时,会出现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等表现。

动脉硬化与血管狭窄密切相关,且其危害不容小觑。不仅会影响单个器官或部位,还可能导致全身多系统的病变。对于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应高度重视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早期诊断。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及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降低血管狭窄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如超声、血管造影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和血管狭窄,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