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直肠脱垂的概述是什么

2024.08.29 16:46

小儿直肠脱垂是指小儿直肠的部分或全部从肛门脱出的一种疾病。

小儿直肠脱垂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其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小儿的骶骨弯曲尚未形成,直肠处于垂直状态且相对固定不良,容易在腹压增加时发生脱垂。另一方面,小儿的骨盆和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直肠周围组织较为松弛,也为脱垂创造了条件。长期腹泻、便秘、剧烈咳嗽、频繁哭闹等导致腹压持续增高的因素,也是诱发小儿直肠脱垂的常见原因。

当小儿发生直肠脱垂时,家长往往会看到肛门处有红色的黏膜组织突出。如果脱垂时间较短且能及时复位,一般症状较轻;但如果脱垂频繁发生或不能及时复位,可能会导致局部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引起出血、疼痛等不适,严重影响小儿的生活质量。对于小儿直肠脱垂,预防十分重要。要注意合理喂养,保持小儿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腹泻或便秘。一旦发现小儿有直肠脱垂的迹象,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法复位、改善排便习惯、使用药物等,对于严重且反复发作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同时,家长要注意安抚小儿情绪,避免其过度哭闹和剧烈运动,以减少腹压增高的机会,促进病情恢复。小儿直肠脱垂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保障小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