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食欲不振还总觉得饿怎么回事

2024.12.03 11:33

食欲不振还总觉得饿可能是由胃肠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精神心理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时,胃肠蠕动节律可能被打乱。消化液分泌失调,可能导致食物消化不完全,使胃部排空延迟,从而出现食欲不振。但由于身体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供应,又会很快产生饥饿感。这种情况下,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减轻压力,也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

2.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代谢速度加快,消耗能量增多,所以容易感到饥饿。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加快,消化吸收不良,进而出现食欲不振。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并且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指标,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不能正常被细胞利用。身体细胞处于能量缺乏状态,就会发出饥饿信号。同时,高血糖会影响胃肠神经功能,抑制食欲,造成食欲不振。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按照医生制定的饮食计划进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并且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4.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焦虑、紧张、压力大等精神状态下,会影响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例如,会抑制胃肠蠕动,减少消化液分泌,从而引起食欲不振。但精神压力可能会消耗身体能量,导致身体处于一种相对能量缺乏的状态,所以又会感觉饿。要学会调整心态,通过适当的运动、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5.不良饮食习惯:如果经常暴饮暴食、过度节食或者饮食不规律,会打乱胃肠的正常消化节律。过度进食可能导致胃肠负担过重,消化功能受损,出现食欲不振。而节食或不规律饮食可能使身体不能及时获得足够的营养,从而产生饥饿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体重明显变化、腹痛、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