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抽搐会不会影响智商

2024.08.21 15:51

抽搐可能会影响智商。

抽搐是一种不自主的肌肉收缩现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当抽搐频繁发生或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为严重时,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智商。

抽搐发作时,大脑神经元会出现异常放电,导致大脑功能短暂性紊乱。如果这种异常放电反复、频繁地发生,可能会引起大脑神经元的损伤、变性甚至死亡,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大脑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此时频繁或严重的抽搐可能对智力发育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例如,癫痫是导致抽搐的常见疾病之一,如果癫痫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智力减退、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一些严重的脑部疾病如脑炎、脑膜炎等引起的抽搐,也可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进而影响智商。

并不是所有的抽搐都会导致智商下降。偶尔的、短暂的抽搐,如因发热、低血钙等引起的良性惊厥,一般不会对智商造成明显的影响。而且,即使是由于脑部疾病引起的抽搐,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控制抽搐发作,减少对大脑的损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智商的影响。同时,对于存在抽搐的患者,进行早期的智力评估和干预,给予适当的教育、康复训练等,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当出现抽搐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尽量减少对智商和其他方面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