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放射性肠炎是什么

2024.11.19 09:21

放射性肠炎是由于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而引起的肠道并发症。

放射性肠炎主要是因为辐射对肠道黏膜及血管等组织造成损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肠道黏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黏膜屏障功能被破坏,进而出现炎症反应。早期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便血、黏液便等。随着病情发展,肠道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可能会出现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等慢性改变,导致肠梗阻症状,如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还可能出现瘘管形成,如肠瘘、阴道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放射性肠炎患者,要注意饮食调整。应选择易消化、少渣、低脂、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羹、鱼肉泥等,避免食用高纤维、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肠道负担。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因为身体疲劳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的恢复。患者还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若出现腹痛加重、便血增多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另外,在进行放射治疗前,医生应准确评估患者发生放射性肠炎的风险,尽量优化放射治疗方案,减少对肠道的不必要照射,这对于预防放射性肠炎的发生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