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是脊椎化脓性骨髓炎

2024.10.13 00:47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脊椎骨而引起的炎症。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经血液传播至脊椎引起。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腰背疼痛、局部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如果炎症侵犯脊髓,还可能导致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等严重后果。随着病情的发展,脊椎可出现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甚至椎体融合等改变。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治疗上主要包括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应用抗生素对于控制病情非常关键。同时,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制动,以减轻疼痛和防止脊柱畸形进一步加重。对于出现严重脊柱畸形、神经受压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病灶清除术、脊柱融合术等,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解除神经压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脊椎化脓性骨髓炎可能会转为慢性,导致病情反复发作,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怀疑有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体质,避免发生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