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浅表性胃窦炎怎么回事

2024.12.03 11:33

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刺激、胆汁反流、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凭借其螺旋形结构容易钻透胃黏膜,损伤胃和小肠的保护性内膜,从而引发胃窦炎。当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细菌产生的毒素和有害的酶会破坏胃窦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起炎症反应。在治疗方面,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方案来根除幽门螺杆菌。

2.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对胃窦黏膜产生直接的刺激,使胃窦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引发炎症。另外,过度饮酒也会损伤胃黏膜,酒精可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让胃酸更容易侵蚀胃窦黏膜。还有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会打乱胃的正常消化节律,导致胃酸分泌失调,影响胃窦黏膜的修复,从而诱发慢性浅表性胃窦炎。改善这种情况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饮酒,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

3.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在长期或大量使用时,会抑制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其合成减少会使胃窦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从而引发炎症。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也可能对胃窦黏膜造成损伤。如果因为病情需要必须使用这些药物,可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来减轻药物对胃窦黏膜的刺激。

4.胆汁反流: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胆汁会从十二指肠反流至胃窦部。胆汁中的胆盐可破坏胃窦黏膜的屏障功能,使胃窦黏膜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增强,导致黏膜炎症、糜烂。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口苦等症状。治疗上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来保护胃窦黏膜免受胆汁的进一步损害。

5.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植物神经系统可调节胃肠道的蠕动、胃酸分泌等生理功能。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胃窦部肌肉痉挛等,从而影响胃窦黏膜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使胃窦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炎症。对于这种情况,患者需要调整心态,可通过适当的运动、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来缓解精神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胃部的病变情况。如果出现胃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