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附壁血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0.12 11:00

附壁血栓通常由血流状态改变、心血管内皮损伤、血液凝固性增加、心脏或血管结构异常、长期卧床等原因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血流状态改变:血流缓慢、漩涡形成等异常血流状态容易导致附壁血栓形成。例如,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血流可因管腔狭窄而变得缓慢,使得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易于聚集和黏附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2.心血管内皮损伤:内皮细胞受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起始环节。内皮损伤后,内皮下胶原暴露,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常见的损伤因素包括感染、炎症、机械性损伤等。

3.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液中凝血因子增多或抗凝血因子减少,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附壁血栓形成的风险。例如,在某些恶性肿瘤、妊娠、产后等情况下,血液凝固性会升高。

4.心脏或血管结构异常: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的心腔内血流异常,或者血管先天性狭窄、动脉瘤等血管结构异常,都可能促使附壁血栓产生。

5.长期卧床:长期卧床会使下肢肌肉收缩活动减少,导致血流缓慢,容易在下肢静脉形成附壁血栓。

附壁血栓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判断血栓形成的原因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通过改善血流状态、保护心血管内皮、调节血液凝固性、纠正心脏和血管结构异常以及避免长期卧床等措施,可以降低附壁血栓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