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尿检结晶是怎么回事

2024.10.21 14:12

尿检结晶可能是由于饮水过少、尿液酸碱度异常、代谢异常、药物因素、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饮水过少:饮水不足会使尿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导致结晶析出。人体正常代谢会产生各种代谢废物,这些物质需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当水分摄入过少时,尿液生成量减少,原本溶解在尿液中的物质就会因为浓度过高而结晶。平时应增加水分摄入,保证每日足够的饮水量,一般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水,以稀释尿液,减少结晶形成的机会。

2.尿液酸碱度异常:尿液的酸碱度对某些物质的溶解度有影响。过酸或过碱的尿液环境都可能促使结晶形成。例如,在酸性尿液中,尿酸、胱氨酸等容易结晶;在碱性尿液中,磷酸钙、碳酸钙等结晶的可能性增加。如果是饮食因素导致的酸碱度异常,可调整饮食结构,如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以降低尿酸水平,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来调节尿液酸碱度。

3.代谢异常:某些代谢性疾病会引起体内物质代谢紊乱。如痛风患者,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进而在尿液中尿酸结晶增多。对于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结晶,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痛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降尿酸药物,控制尿酸水平,同时配合饮食控制,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

4.药物因素:一些药物在体内代谢后通过尿液排出,可能改变尿液成分,导致结晶。例如磺胺类药物,其代谢产物在酸性尿液中溶解度较低,容易形成结晶。在使用这类可能导致结晶的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同时注意增加饮水量,必要时可碱化尿液以提高药物代谢产物的溶解度。

5.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时,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可影响尿液成分,破坏尿液中物质的溶解平衡,促使结晶形成。同时,感染还可能引起尿路黏膜损伤,为结晶附着提供场所。针对泌尿系统感染,需要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且要注意个人卫生,多喝水,多排尿,以冲洗尿道,减少细菌滋生。

尿检发现结晶后,应结合自身情况,必要时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尿液状况,预防结晶相关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