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肌肉萎缩的病因是什么

2025.01.02 14:38

肌肉萎缩的病因包括废用性因素、营养障碍、神经源性因素、肌源性因素、缺血性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废用性因素:废用性肌肉萎缩是由于肌肉长期不运动,导致肌肉纤维变细、肌肉力量下降。比如长期卧床的患者,肌肉得不到足够的收缩和舒张锻炼。这多是因为受伤后肢体固定、长期缺乏运动等情况。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应尽可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如关节的屈伸活动、肌肉的等长收缩等,以刺激肌肉保持活性。

2.营养障碍:当身体缺乏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时,会影响肌肉的正常代谢和生长。例如,严重的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由于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肌肉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原料。改善营养状况,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等、各种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的食物是关键。

3.神经源性因素:神经损伤或疾病可导致其所支配的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作用和运动刺激。像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使神经元受损,无法正常传导神经冲动到肌肉。还有一些周围神经损伤,如臂丛神经损伤等。治疗主要针对神经损伤的病因,如病毒感染则进行抗病毒治疗,神经损伤可尝试神经修复手术或药物促进神经再生。

4.肌源性因素:肌肉本身的病变可引起肌肉萎缩,如肌营养不良症,这是一种遗传性肌肉疾病,肌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缺陷,导致肌肉逐渐萎缩无力。另外,多发性肌炎等炎症性肌病,炎症破坏肌肉组织,影响肌肉正常功能。针对肌源性肌肉萎缩,需要根据具体疾病进行治疗,如肌营养不良症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多发性肌炎则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

5.缺血性因素:当肌肉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时,会引起肌肉萎缩。例如血管栓塞、动脉硬化等疾病,使肌肉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血管栓塞可能需要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动脉硬化则要改善血管状况,控制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避免受伤。如果发现肌肉有萎缩迹象,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对于患有可能导致肌肉萎缩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进行肌肉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