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叶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内分泌科

什么是功能性低血糖症

2024.09.06 17:53

功能性低血糖症是指患者无明显原因而反复出现自发性低血糖症状,且多见于一些情绪不稳定和神经质的人,以中年女性较为多见。

功能性低血糖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或者焦虑、情绪激动等导致了迷走神经兴奋性过高,使得胰岛素分泌过多而引起。患者通常在空腹或餐后2到4小时左右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头晕、乏力等,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意识不清甚至昏迷。这些症状一般可通过进食或补充糖分迅速缓解。在诊断功能性低血糖症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低血糖,如药物性低血糖、胰岛细胞瘤等。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血糖监测以及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

对于功能性低血糖症患者,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要注意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长时间禁食,可适当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同时,患者要学会自我监测血糖,了解血糖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如果低血糖症状频繁发作且较为严重,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焦虑药物等,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症状。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免因情绪波动而诱发低血糖。功能性低血糖症虽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也需要引起重视,通过综合的治疗和管理来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