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乙状结肠炎会不会引发便血

2024.08.08 07:48

乙状结肠炎可能会引发便血。

乙状结肠炎是发生在乙状结肠部位的炎症性疾病。当乙状结肠存在炎症时,炎症刺激可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粪便通过病变部位时可能会摩擦、损伤这些脆弱的黏膜,进而引起小血管破裂出血,导致便血的发生。便血的表现形式多样,可能是鲜红色血液附着在粪便表面,也可能是与粪便混合在一起,或者表现为便后滴血等。乙状结肠炎患者除了便血外,还常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便等症状。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可为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腹泻的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出现大量水样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是指患者有便意频繁但排便困难的感觉。黏液便是指粪便中含有黏液。

虽然乙状结肠炎可能导致便血,但便血并不一定都是由乙状结肠炎引起的。其他肠道疾病如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等也可能出现便血症状。当出现便血时,不能单纯认为就是乙状结肠炎所致,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结肠镜、大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乙状结肠炎患者,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包括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选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如果乙状结肠炎并发穿孔、大出血、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乙状结肠炎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以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