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肠套叠怎么回事

2024.08.29 16:46

小儿肠套叠是指小肠或大肠的一段套入另一段肠管内,造成肠道阻塞和供血障碍的情况。其病因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包括婴儿生长发育快、肠道病毒感染、饮食因素、遗传因素、腹部手术或创伤。具体分析如下:

1.婴儿生长发育快:婴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肠道也在不断生长发育。有时,婴儿的生长速度过快,导致肠道长度和位置发生变化,容易引发肠套叠。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注意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养,使婴儿保持适宜的生长速度。

2.肠道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引起小儿肠套叠的常见原因。如轮状病毒、腺病毒等,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肠套叠。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婴儿的免疫力,注意卫生,避免接触病毒感染源。

3.饮食因素:婴儿在添加辅食过程中,若饮食不当,如食物过敏、食物不易消化等,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肠套叠。家长应合理安排婴儿的饮食,避免过敏源,逐步增加辅食种类,注意食物的消化吸收。

4.遗传因素:部分小儿肠套叠患者有家族遗传史,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肠道发育异常,从而引发肠套叠。对于这类患者,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儿的生长发育,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5.腹部手术或创伤:腹部手术或创伤可能导致肠道粘连、移位,增加肠套叠的风险。对于这类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肠道功能,遵循医嘱进行康复治疗。

小儿肠套叠的病因多样,预防关键在于家长密切关注婴儿的生长发育,合理安排饮食,加强免疫力,避免病毒感染。一旦发现婴儿出现腹痛、呕吐、便秘等肠道症状,应及时就诊,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需注意婴儿的腹部保暖,避免腹部受凉,降低肠套叠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