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强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肾内科

肾结石会导致慢性肾衰竭吗

2024.09.07 12:18

肾结石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有可能会导致慢性肾衰竭。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当结石存在时,可能会引起尿路梗阻。如果梗阻长期存在且未解除,会导致肾脏积水逐渐加重。肾脏积水会压迫肾实质,影响肾脏的血液循环和正常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肾实质会发生慢性损伤、萎缩,肾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肾结石还可能并发泌尿系统感染,尤其是反复发生的感染,可引起肾盂肾炎等。严重且持续的感染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加速肾功能的减退。而且,较大的肾结石在肾脏内活动时,可能会造成肾脏黏膜的损伤、出血等,长期的慢性炎症和损伤也会影响肾脏功能。如果患者同时存在一些其他可导致肾脏损害的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再加上肾结石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加慢性肾衰竭发生的风险。

对于肾结石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发现肾结石,应及时就医,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数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肾镜取石术等,以尽快解除梗阻,保护肾脏功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喝水、适当运动、合理饮食,以减少肾结石的形成和复发。还应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监测肾脏的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慢性肾衰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