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乙肝会导致黄疸吗

2024.08.29 16:46

乙肝有可能导致黄疸。

当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病情持续进展,导致肝细胞受损严重,就可能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在血液中蓄积,从而引发黄疸。乙肝患者出现黄疸主要是由于肝脏功能减退,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发生障碍,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增高所引起。胆红素是血液循环中衰老红细胞在肝、脾及骨髓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分解和破坏的产物,分为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乙肝患者肝脏受损后,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能力下降,同时肝细胞肿胀、胆管受压等因素会导致结合胆红素排泄受阻,这些都可使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造成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出现黄疸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等。

乙肝患者出现黄疸往往提示病情可能已经比较严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此时患者除了黄疸表现外,还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干预,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定期进行肝功能等相关检查非常重要,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控制病情进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乙肝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饮酒和使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药物等,以保护肝脏功能,减少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