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馨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眼科

什么是视网膜脱落

2024.09.25 10:13

视网膜脱落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的一种眼病。

视网膜是眼睛内部的重要结构,就如同相机的底片,负责接收和传递视觉信息。当视网膜发生脱落时,会导致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出现视野缺损、黑影遮挡等严重症状。引起视网膜脱落的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高度近视、眼部外伤、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变性等。高度近视者由于眼轴变长,视网膜被拉伸变薄,容易出现裂孔,进而引发视网膜脱落;眼部外伤可能直接损伤视网膜导致其脱离;玻璃体随着年龄增长或其他因素发生液化、收缩,对视网膜产生牵拉作用,也可能引起脱落;而一些视网膜本身存在变性区域,如格子样变性等,也增加了视网膜脱落的风险。

视网膜脱落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视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严重者可导致失明。一旦发现视力出现异常变化,如突然的黑影飘动、闪光感、视力下降等,应高度警惕,尽快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散瞳眼底检查、眼部超声等,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通过手术使视网膜复位,尽可能恢复视功能。术后患者需要遵医嘱保持特定的体位、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等,以促进视网膜的愈合和恢复。同时,要定期复查,密切观察视网膜的恢复情况。对于高危人群,如高度近视者、有眼部外伤史者等,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预防视网膜脱落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