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2024.08.29 16:46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胎儿红细胞上的Rh抗原与母体不合,母体产生相应抗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

当胎儿的血型为Rh阳性,而母亲为Rh阴性时,如果胎儿的红细胞由于某些原因如分娩时胎盘绒毛损伤等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就会刺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这种抗体为IgG型,可以通过胎盘。在下次妊娠时,如果胎儿仍然是Rh阳性,母体产生的抗Rh抗体就会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的Rh阳性红细胞结合,引发免疫性溶血反应,导致红细胞破坏,从而出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一系列症状。随着溶血的持续进行,胆红素不断升高,可能会引起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这种发病机制还与抗体的滴度、胎儿红细胞的抗原数量等因素有关。如果母体抗体滴度高,胎儿红细胞抗原数量多,则溶血可能更严重。而且,并非所有的Rh血型不合都会导致溶血病的发生,这还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密切监测胎儿和新生儿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溶血病,以降低其对新生儿健康的危害。同时,对于可能发生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孕妇,应提前进行预防和干预措施,如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等,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