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脑瘫会导致肌肉萎缩吗

2024.08.21 15:50

脑瘫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

脑瘫是一种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持续性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活动受限的综合征。脑瘫患儿由于运动功能受限,长期缺乏主动运动和锻炼,肌肉不能得到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刺激,会逐渐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同时,脑瘫患儿可能存在肌张力异常,如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这也会影响肌肉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进一步加重肌肉萎缩的发生。脑瘫患儿常伴有感觉障碍、认知障碍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患儿对肢体的感知和控制能力下降,不能有效地进行主动运动,从而促进肌肉萎缩的发展。而且,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等固定姿势,也会使受压部位的肌肉血液循环不良,营养供应不足,导致肌肉萎缩。肌肉萎缩不仅会影响患儿的肢体外观和运动功能,还会增加患儿发生关节挛缩、肢体畸形等并发症的风险,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对于脑瘫患儿,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以促进肌肉的发育和功能恢复,预防和减轻肌肉萎缩的发生。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为肌肉的生长和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家长和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和照顾,定期帮助患儿翻身、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受压,鼓励患儿进行力所能及的主动运动和锻炼,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脑瘫患儿出现肌肉萎缩的风险较高,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