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什么是缺血性肠炎

2024.08.10 15:01

缺血性肠炎是由于肠壁缺血、缺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

缺血性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道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肠道炎症性病变。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肠道血管的病变或血流动力学改变。常见的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栓塞,低血容量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引起的肠道灌注减少,以及一些药物、血管炎等。

患者通常会突然出现腹痛,多位于左下腹,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便血,严重时可导致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

诊断缺血性肠炎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腹部影像学检查等。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肠段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甚至坏死。腹部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肠道及血管情况。

对于缺血性肠炎的治疗,首先要去除病因,如纠正休克、改善心脏功能、停用可能导致肠道缺血的药物等。同时,需要给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支持治疗,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如果有细菌感染,还需使用抗生素。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切除坏死的肠段。

在预防方面,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以减少血管病变的风险。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肠道血流的药物,在进行一些可能影响肠道灌注的手术或操作时要谨慎评估风险。缺血性肠炎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疾病,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