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是撕脱性骨折

2024.10.13 00:46

撕脱性骨折是指由于肌肉强力收缩或牵拉,致使肌腱或韧带附着处的骨质部分或全部被撕裂或剥脱的骨折。

撕脱性骨折通常发生在剧烈运动或外伤时。当肌肉突然猛烈收缩,其附着的骨片可能会被牵拉而分离。比如在跑步、跳跃等运动中,脚踝、膝盖等部位容易出现此类骨折。这种骨折的特点是骨折块通常较小,但往往伴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患者会感到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有时还能在损伤部位摸到游离的骨片。撕脱性骨折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导致骨折不愈合、慢性疼痛、关节不稳定以及功能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撕脱性骨折的发生,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使肌肉和关节得到良好的舒展。要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和姿势,避免过度用力和不恰当的动作。在进行高风险运动时,应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果不幸发生了撕脱性骨折,应立即停止活动,进行局部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并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可能包括复位、固定、休息、药物治疗等。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受伤部位受力。康复后也应逐步恢复运动,加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训练,以降低再次受伤的风险。对于撕脱性骨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