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馨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眼科

什么是病毒性结膜炎

2024.09.25 10:13

病毒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结膜炎类型,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

当病毒侵袭眼部时,就可能引发病毒性结膜炎。常见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等。这种结膜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的眼部分泌物、共用毛巾等。患者通常会出现眼睛发红、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水样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伴有视力下降。

病毒性结膜炎在人群中较为常见,在季节交替、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伴随其他疾病,如感冒、发热等。对于病毒性结膜炎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如使用抗病毒滴眼液等。同时,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防止交叉感染。患者应注意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这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在患病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以免传染他人。如果病情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更合适的治疗措施。预防病毒性结膜炎也非常重要,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增强自身免疫力,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