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闭塞性动脉硬化

2024.11.05 14:42

闭塞性动脉硬化是一种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进而引起肢体慢性缺血的疾病。

闭塞性动脉硬化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在现代社会中,吸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脂质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高血脂也是常见病因之一,血液中过高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容易在血管壁内堆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高血压会增加血管壁的压力,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紊乱,会导致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这些因素都使得动脉更容易发生粥样硬化,最终导致管腔的闭塞。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早期可能表现为下肢发凉、麻木,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下肢疼痛,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后疼痛可缓解,继续行走后又会发作,这就是典型的间歇性跛行症状。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即使在休息时也会出现下肢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由于肢体缺血,皮肤会变得干燥、脱屑,毛发稀疏,趾甲增厚变形。在疾病晚期,还可能出现肢体溃疡、坏疽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需要截肢。在诊断方面,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如触摸下肢动脉搏动情况,还会借助血管超声、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