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骨质破坏是什么意思

2024.10.13 00:46

骨质破坏是指原有骨结构被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

骨质破坏通常是由于各种疾病导致的,比如肿瘤包括原发性骨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感染如骨髓炎、骨结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当这些病理因素侵犯骨骼时,会逐渐侵蚀正常的骨质,使其遭到破坏。在影像学检查中,如X线、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可以观察到骨质密度降低、骨小梁结构紊乱或消失、骨皮质缺损等表现。

骨质破坏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以肿瘤为例,肿瘤细胞可以分泌一些物质,如蛋白酶等,直接溶解和破坏骨质;也可以通过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使其过度吸收骨质。感染性疾病则往往是由于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直接损伤骨组织,或者通过引发炎症反应,诱导炎性细胞浸润和破坏骨质。骨质破坏可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疼痛、局部肿胀、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等。如果不及时治疗,骨质破坏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肢体畸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发现骨质破坏,需要及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肿瘤、抗感染治疗等,以阻止骨质破坏的进展,保护骨骼的结构和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对于存在骨质破坏高风险的人群,如患有恶性肿瘤、长期使用激素等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骨骼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骨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