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癫痫会引起小脑萎缩吗

2024.08.21 15:51

癫痫可能会引起小脑萎缩。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作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长时间频繁的癫痫发作,尤其是强直-阵挛发作等较为严重的发作形式,可能会对大脑造成慢性损害。当这种损害累及小脑时,就有可能导致小脑萎缩。

一方面,癫痫发作时,大脑会经历强烈的神经电活动异常,这会导致大脑局部的代谢紊乱、缺氧等情况。长期反复如此,会使神经元变性、坏死和丢失,进而影响到小脑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小脑在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受到损害后,就可能出现小脑萎缩,表现为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言语不清等症状。另一方面,一些癫痫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其他导致小脑萎缩的因素,如遗传因素、脑血管疾病、脑部感染等。这些因素与癫痫相互作用,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小脑萎缩发生的风险。某些抗癫痫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对小脑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对小脑功能的潜在影响。癫痫与小脑萎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并非所有癫痫患者都会发生小脑萎缩。对于癫痫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小脑萎缩等并发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合理选择抗癫痫药物,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有助于降低小脑萎缩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