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什么意思

2024.08.29 16:46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亲血液中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红细胞被破坏而引起的黄疸。

这种黄疸主要发生在母亲血型为O型,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的情况下,但并非所有此类母子血型组合都会发生溶血。当胎儿红细胞上的抗原与母亲抗体结合后,会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造成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释放增加。胆红素是一种橙黄色的物质,当在体内积聚过多时,就会出现黄疸症状。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胆红素上升速度较快,黄疸程度可能较为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影响智力和运动发育。

对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光照疗法,利用蓝光或绿光照射来降低胆红素水平;必要时还可能需要进行换血疗法,以迅速降低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还需积极治疗引起溶血的原发疾病。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随访。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可最大程度减少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保障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