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感染引起血压低怎么办

2024.10.12 11:00

感染引起血压低可通过补充血容量、控制感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原发病来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补充血容量:补充血容量是纠正感染性低血压的重要措施。当感染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时,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血浆、白蛋白等,可以增加血容量,提升血压。在补充血容量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肺功能,避免补液过多过快导致心肺负担过重。

2.控制感染:控制感染源是治疗的关键。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通透性,从而有助于恢复血压。

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经过补液治疗血压仍未恢复的患者,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药物能够收缩血管,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提高血压。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和滴速,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4.纠正电解质紊乱:感染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如低钾、低钠等,这会影响心肌的兴奋性和收缩力,进而影响血压。通过补充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和血压。

5.治疗原发病:明确导致感染的原发病,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只有彻底治愈原发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感染引起的低血压问题。

对于感染引起的低血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