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是病毒性肠炎

2024.08.27 16:58

病毒性肠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性疾病。

病毒性肠炎主要是由于多种病毒侵犯肠道,导致肠道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常见的引起病毒性肠炎的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等。这些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比如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或者接触感染者的粪便等。当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引发炎症。患者通常会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腹泻可为水样便或稀便,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性肠炎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对于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病史以及相关检查,如粪便常规、病毒检测等。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处理,包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同时可根据病情给予止泻、止吐等药物。一般来说,病毒性肠炎具有自限性,在经过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后,多数患者可在数天至一周内逐渐恢复,但如果病情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生水,以预防病毒性肠炎的发生。

同时,在病毒性肠炎流行季节,要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