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什么是间歇性跛行

2024.07.04 13:55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

间歇性跛行是一种临床症状,主要与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当下肢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狭窄甚至闭塞时,会影响下肢的血液供应。在行走等活动时,肌肉耗氧量增加,但由于动脉病变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迫使患者不得不停止行走进行休息。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能行走的距离会逐渐缩短,即出现间歇性跛行的距离越来越短。

这种症状常见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此外,腰椎管狭窄症等也可能导致间歇性跛行,但与下肢动脉病变引起的机制不同。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椎管狭窄压迫神经,导致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对于出现间歇性跛行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血管超声、下肢动脉造影、腰椎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治疗方法根据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目的是改善下肢血液供应或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长时间行走、站立,注意腿部保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