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强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肾内科

肾病患者下肢会水肿吗

2024.09.07 12:18

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水肿。

肾病患者出现下肢水肿主要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后,其调节水钠平衡的能力下降。具体来说,当肾脏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减退,导致水钠潴留,过多的水分不能及时有效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而积聚在体内,引起身体各部位,尤其是下肢出现水肿现象。同时,肾病患者往往会伴有大量蛋白尿,这会使得血液中的白蛋白等蛋白质大量丢失,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的水分容易渗出到组织间隙中,进一步加重水肿。肾病还可能影响肾脏分泌的一些激素,如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这些激素的异常也会对水钠代谢产生不利影响,促使水肿的发生和发展。

下肢水肿是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但并不是所有肾病患者都会出现下肢水肿,其水肿的程度也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而且,除了肾病外,还有其他多种原因也可能导致下肢水肿,如心力衰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肝脏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等。当发现下肢水肿时,不能单纯地认为就是肾病引起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水肿的真正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于肾病患者,如果出现下肢水肿,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包括限制水钠摄入、合理使用利尿剂、补充蛋白质、治疗原发肾病等,以减轻水肿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延缓肾病的进展。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抬高下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