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休克是怎么引起的

2024.08.29 16:46

小儿休克是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严重状况,常见病因包括失血、感染、过敏反应、心源性因素和神经源性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失血:失血是小儿休克常见的原因,如外伤、手术、消化道出血等导致循环血量急剧减少。针对失血性休克,应立即采取措施止血、输血或血制品,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2.感染: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量降低。抗感染治疗是关键,同时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3.过敏反应:药物、食物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过敏反应,可导致血管扩张、平滑肌痉挛,使血压降低。立即停用致敏原,给予抗过敏治疗,如激素、抗组胺药等,有助于缓解休克状态。

4.心源性因素: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可导致心排血量降低,引起心源性休克。针对心脏病因进行治疗,如手术矫正畸形、抗炎、抗心律失常等,有助于改善心功能,缓解休克。

5.神经源性因素:严重脑损伤、脑炎、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神经源性休克。治疗关键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小儿休克病因多样,需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尽快纠正休克状态。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安全教育、合理饮食等,降低小儿休克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