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引发的原因有哪些

2024.08.25 08:15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主要包括手术创伤、消化酶缺乏、肠道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面积减少以及术后生活方式不当等。具体分析如下:

1.手术创伤:胃切除手术过程中,由于切除了部分胃组织,可能导致消化系统解剖结构改变,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手术创伤还可能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影响肠道功能。在手术过程中尽量保留胃组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减轻手术创伤。术后加强抗炎治疗,降低炎症反应。

2.消化酶缺乏:胃切除后,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减少,导致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不能充分消化,从而影响其吸收。补充消化酶,如胰酶、胃蛋白酶等,以帮助食物消化。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多摄入难以消化的食物。

3.肠道功能紊乱:胃切除术后,肠道功能可能发生紊乱,如肠道蠕动减缓、菌群失衡等,影响食物在肠道的推进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保持良好的肠道菌群平衡,适当补充益生菌。加强肠道功能锻炼,如定时排便、适量运动等。

4.营养吸收面积减少:胃切除术后,小肠的吸收面积减少,导致营养物质吸收能力下降。通过营养支持治疗,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合理调整饮食,增加食物中的营养密度,以满足身体需求。

5.术后生活方式不当:胃切除术后,患者可能由于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发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增加运动,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消化酶的补充、肠道功能的调整、营养支持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等。通过综合管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