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假性黄疸是怎么回事

2024.08.17 20:31

假性黄疸是指患者皮肤和黏膜出现黄色染色,但并非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真性黄疸。其病因多样,包括药物因素、饮食因素、溶血性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和某些遗传性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硝基呋喃类、抗结核药、抗癫痫药等,可导致肝细胞损伤,使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假性黄疸。对于此类病因,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给予保肝治疗。

2.饮食因素:长期大量食用含有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等,可使血中胡萝卜素水平升高,导致假性黄疸。减少或停止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有助于症状缓解。

3.溶血性疾病:溶血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可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释放出大量血红素转变为胆红素,引起假性黄疸。针对此类病因,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溶血反应。

4.肝胆系统疾病: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胆管炎等肝胆系统疾病,可导致肝细胞损伤或胆汁淤积,使胆红素代谢障碍,出现假性黄疸。治疗上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抗病毒、保肝、利胆等。

5.遗传性疾病:某些遗传性疾病,因胆红素代谢酶缺陷,导致血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假性黄疸。对于这类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假性黄疸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药物、饮食、溶血性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多个方面。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用药、均衡饮食,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相关疾病,有助于预防假性黄疸的发生。